4月醫藥行業大事件
時間:2018.07.04來源:qiuzhx
事件一:CFDA發布關于仿制藥參比制劑及橙皮書新的規則
CFDA關于參比制劑和橙皮書有了說法,新藥審批進度神速,集權加速,上收了省局的若干權限,為各類備案制和DMF做前期鋪墊,藥品法修訂相關條款及新藥專利鏈接,檔期沖突未能參會,總局互聯網售藥監管政策意見稿討論也未參會只提交了文字建議。總之一句話,藥品供給側改革大踏步邁向規范化現代治理,雖然有時略激進了點,但照這個進度,總局未來混入ICH框架做制定規則的流氓頭子之一也不是夢想。
事件二:北京醫藥分開改革
4月8日北京醫藥分開的空間切換進行了10小時,今后看感冒就貴了。短期,患者不會受益,因為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猴子都是吃7個栗子;醫院不會受益,籠子還是那么大;醫生不知道會不會受益,可能受損了罷,白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灰色收入少了或沒了,陽光收入的大雁還在天上飛呢。長期,患者和醫院應該是會受益的,畢竟醫藥養醫引發的行為扭曲少了,因為拿回扣產生的過度醫療過度用藥少了,不當的價值鏈被拿掉了,社會終歸是受益的。
事件三:9月前公立醫院全面零差率
3月28日醫改電視會議要求今年9月前公立醫院全面零差率,這意味著所有醫院都要面對失去藥品加成收入之后的經濟補償問題。北京上海廣州等少數發達地區可以進行局部醫療價格調整加以部分補償,相對寬裕的醫保基金能夠把相應提高的醫事服務費報銷掉大部分,來保障患者負擔不增加和醫院收入不減少。但更多的地區怎么辦?以保補醫?醫保基金本就捉襟見肘。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幅度略多就群眾罵聲一片、散步一片。可以想見的必然結果就是繼續以藥補醫。明補沒了就暗補,用帶量采購名義來二次議價,躺著掙錢。由此滋生各類藥房托管、各類GPO、各種二次三次準入。
事件四:醫保支付規則探索
2017醫保目錄已出,醫保支付規則出臺也就這幾天的事了。雖然醫保一直認為自己購買的是健康服務,既不買具體的醫療活動,也不買具體的藥,但作為主要的支付者,畢竟仍應該干預自己付費的內容。社會呼聲要求買單者介入購買以體現權利和責任,雖不愿,但也是大勢所趨。城鄉醫保整合中的異數——福建成立了財政廳代管的醫保管理中心,集權一身,完成了2017年招標的省級內容以及相應的醫保支付規則,結果雖正義,但步子激進,超越了仿制藥質量療效一致性評價技術支撐的進度,有可能引發臨床治療風險和福建地區醫療水平的下降。同時,福建醫保支付規則出臺缺乏程序正義,藐視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所有人都關心福建做法會否擴散?答案,形式不會擴散,但做法會被借鑒。君不見,3.29廣東醫改方案出爐,廣東省在人社下面設立醫保基金管理中心,主導藥品耗材集采和醫療服務支付標準等。前天,佛山表態會成立獨立醫保中心試點。未來,醫療醫藥市場最大的省份花樣翻新,一個省級采購平臺下面還有20個GPO,問你怕不怕?其實,這不就是福建十個片區安徽16+1議價單元么。
事件五:發改委調查深圳GPO
深圳GPO遭發改委調查,深圳市衛計委表示將積極進行整改,并提出3項具體措施:
一是確保公立醫院藥品采購自主權。在堅持集中采購的原則下,對公立醫院藥品采購不作強制性要求,允許公立醫院自主選擇委托現有集團采購組 織(即全藥網藥業)或在廣東省平臺采購。
二是確保選擇藥品配送企業自主權。修訂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團采購藥品配送相關制度,恢復藥品生產企業選擇確定配送企業的自主權。
三是確保藥品生產企業自主權。允許藥品生產企業自主選擇現有集團采購組織或其他采購平臺向深圳市公立醫院銷售目錄內藥品。
關于深圳GPO的是是非非再去談論它已不合時宜。改革本身就是試錯的過程,看待事物需要從積極的角度來理解,主政者若無私心私利,就可以堂堂正正。大多數公眾號的措辭口氣都是幸災樂禍或大快人心,仿佛藥品行業受了天大的委屈。全然不記得雖然有青霉胺、絲裂霉素、魚精蛋白等因價格成本倒掛而短缺斷貨,雖然有輸液便宜于礦泉水,但依然有大量的藥依然在大把大把給醫生回扣,依然有三甲醫院眼科主任東窗事發涉案金額三千多萬。所有業者都應該承認,這個行業依然充斥亂象。